试述学前儿童大脑皮质功能活动特征。
答:人脑是最复杂、功率最大的信息“处理机”。大脑每天要处理來自体内外的海量信息,并不断发出指令指挥各项活动。面对庞大的信息量,大脑能始终保持杂而不乱、应对自如,这得益于大脑皮质的功能活动特征。
(1)始动调节;始动调节是指大脑皮质刚开始工作时效率较低,随后工作效率逐渐提高,这一现象称始动调节。始动调节产生的原因是神经细胞、机体组织、器官在刚开始启动工作时需要一个调节和适应过程。始动调节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如一日之晨、每周一、学期初、休假后第一天等。因此,组织教学活动时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刚开始时教学内容的难度不宜过大,适应后再逐步增加难度,以保证教学效果。
(2)优势法则;人们学习或工作时,大脑工作效率的高低取决于相关皮质区域的兴奋度。当皮质区域兴奋性高时,工作效率则高,反之则低。机体为保证大脑集中精力高效率工作,当某一皮质区域兴奋时,就使该区域形成优势兴奋灶(优势兴奋灶内皮质兴奋性高于其他区域),以保持皮质的兴奋状态,这就是大脑优势法则。
大脑优势兴奋灶的形成主要与刺激大小、兴趣、愿望、目的等因素有关。人脑每天接受海量信息,大脑只选择性地对刺激最强,或最重要,或符合自身目的、愿望利兴趣的少数信息做出回应,激发皮质兴奋,形成优势兴奋灶,而对其他信息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此,教学中引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好奇心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最佳方法。
(3)动力定型;动力定型是指一系列刺激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先后出现,反复多次后,这种时间和顺序在大脑皮质固定下来,形成与此刺激相关的神经环路,每到固定时间大脑就自动启动这一系列活动。比如,每天吃饭、睡觉一旦形成动力定型,大脑皮质就会在吃饭时间自动开启胃肠消化功能,如分泌消化液、产生饥饿感;到睡眠时间产生睡意等。建立动力定型的好处在于,它使神经通路更为通畅,时间和前一种活动均可成为后一种活动的条件刺激,使神经细胞以最经济的耗能,获得最高的工作效率。
建立动力定型的关键是刺激的顺序、时间及反复强化。通常机体一旦形成动力定型,要改变就比较困难了,正如人们养成了坏习惯要想改变很困难一样。儿童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养成、动作技能的习得等都可以通过建立动力定型来节省时间和能量消耗。通常年龄越小,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越大,越易建立动力定型;但同时年龄越小,已建立的动力定租也容易弱化和消失,因而需要不断地强化巩固。
(4)镶嵌式活动;人们从事某项活动时,主管该活动的大脑皮质区域神经细胞会处于兴奋状态,其他区域则处于抑制和休息状态。随着活动性质的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区和抑制区、工作区和休息区在空间结构、功能定位、时间分配上发生相应的轮换,称为镶嵌式活动。镶嵌式活动的好处在于它使大脑各皮质区域处于轮流兴奋和休息状况,大脑劳逸结合,保持较长时间的高效率工作。故在安排一日生活和各项教学活动时,不要让幼儿长时间做一件事,否则容易引起大脑疲劳。相反,经常变换活动的内容、性质和形式可延长大脑工作时间。
(5)保护性抑制;大脑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功能。当大脑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皮质能量消耗达到一定限度时,大脑会因疲劳自动调节反馈性地进入抑制状态,使各项功能活动效率暂时降低。这时,人就会出现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动作不灵活、瞌睡等现象。机体皮质的反馈性抑制和功能下降,称保护性抑制。当机体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时,脑细胞和脑组织就会得到休息并补充能量,避免因使用过度而导致衰竭。
总体而言,学前儿童在进行高级神经活动时,脑皮质的兴奋大于抑制。年龄越小,大脑皮质的兴奋越占优势,故婴幼儿常表现出控制能力差,好动不好静,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易疲劳等特点。P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