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市稽查局在执法过程中出现哪些错误行为,并说明理由。(8分)
1.市稽查局在执法过程中出现以下错误行为:
1)协查程序错误,未按规定使用相应文书。(0.2分)接到协查函后,应制作《税务稽查调查核实(包括协查)任务通知书》后按规定开展检查,检查结束后应制作《税务稽查调查核实(包括协查)报告》反馈安排协查任务的部门。(0.3分)
2)立案后对企业实施稽查时未出示税务检查证、未下达《税务检查通知书(一)》错误。(0.2分)原是协查,现在是稽查,两类事情,两种程序,协查时下达《税务检查通知书(二)》,稽查时下达《税务检查通知书(一)》,不能通用。(0.3分)
3)企业拒不提供电子财务数据时,检查组不再采取其他方法,错误。(0.2分)被查对象拒不打开或者拒不提供的,经稽查局局长批准,可以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对该电子信息系统进行直接检查,或者提取、复制电子数据进行检查,但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不得破坏该电子信息系统原始电子数据,或者影响该电子信息系统正常运行。(0.3分)
4)要求磅房工作人员打印电子数据的纸质资料,签署内容不完整。(0.2分)以电子数据的内容证明案件事实的,应当要求当事人将电子数据打印成纸质资料,在纸质资料上注明数据出处、打印场所,注明“与电子数据核对无误”,并由当事人签章。(0.3分)
5)原始出库纸质磅单带回稽查局程序错误。(0.2分)应按照调取账簿资料程序使用《调取账簿资料通知书》并附《调取账簿资料清单》进行调取。若经鉴定或者查验确认为伪造、变造的资料后,使用《提取证据专用收据》调取证据原件,同时在原先出具的《调取账簿资料清单》上注明。(0.3分)
6)变更检查年度无文书。(0.2分)应填制《税务稽查案件稽查所属期间变更审批表》报批准后更改。(0.3分)
7)市稽查局局长无批准调帐权限。(0.2分)调取以前年度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的,应当经所属税务局局局长批准;调取当年的账簿等资料,应当经所属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税务局局长批准。调帐应填制《税务行政执法审批表》。(0.3分)
8)寄送协查证据材料错误。(0.2分)经检查有问题的以及委托方要求寄送取证材料的,应当在回复协查结果后5个工作日内将相关证据材料及文书复制,注明“与原件核对无误,原件存放我处”,并加盖单位印章后一并寄送委托方。(0.3分)
9)异地调查错误。(0.2分)可以参与受托地稽查局的调查取证,但不能单独进行。需要异地调查取证的,可以发函委托相关稽查局调查取证;必要时可以派人参与受托地稽查局的调查取证。受托地稽查局应当根据协查请求,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调查。(0.3分)
10)增加检查人员无文书,审批人员错误。(0.2分)应填制《税务稽查案件稽查人员变更审批表》报稽查局局长批准后增加,并向稽查对象发出《税务事项通知书》,告知变更情况。(0.3分)
11)在稽查局对磅房人员的询问,未下达《询问通知书》。(0.2分)除在被查对象生产、经营场所询问外,应当向被询问人送达《询问通知书》。(0.3分)
12)退还当年账簿、凭证超过时限。(0.2分)调取当年账簿资料的,应当在30日内完整退还。(0.3分)
13)纸质账簿、凭证以及纸质磅单退还未按规定使用相应文书。(0.2分)退还账簿资料时,检查人员应填写《调取账簿资料退还清单》,与被查对象有关人员共同清点资料、核对清单,核对无误后,由检查人员和被查对象经办人签名,注明退还时间,并由税务机关盖章和被查对象签章。对需要归还的证据材料原件,检查结束后应当及时归还,并出具《提取证据退还清单》。(0.3分)
14)证据复印件取证不规范。(0.2分)提取证据材料复制件的,应当由原件保存单位或者个人在复制件上注明“与原件核对无误,原件存于我处”,并由其签章,注明日期。(0.3分)
15)退回补正的理由有错误。(0.2分)《税务稽查报告》认定的税收违法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但适用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错误,或者提出的税务处理、处罚建议错误或者不当的,审理部门应当另行提出税务处理、处罚意见。违法事实二的处罚意见不当,不应退回补正,应当另行提出处罚意见。(0.3分)
16)处罚程序违法。(0.2分)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依据及理由,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权、申辩权、要求举行听证权。(0.3分)
17)罚款的缴纳期限错误。(0.2分)应为15日。(0.3分)
18)文书送达,不能由办税人员签收。(0.2分)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该法人、组织的财务负责人、负责收件的人员签收。如送达人有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签收。(0.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