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历史和现实的事实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
(1)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 经济危机,又称“经济恐慌”,通常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的大混乱。生产相对过剩是这种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就生活资料来说,是相对于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的。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现象。在资本主义以前的各个社会里,由于各种原因,也曾出现过社会经济的极大恐慌和混乱,但那是一种生产严重不足的危机,而不是生产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早在简单商品生产中就已经存在了。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以后,危机的可能性才变成了现实性。从 1825 年英国发生第一次经济危机以来,差不多每隔 10 年左右,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就发生一次经济危机,故称作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后来,还发生过几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其中,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席卷了一切资本主义国家。2008 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风暴。(2)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有两种表现形式直接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第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的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的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化的大生产使各企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空前地加强了,整个社会生产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这种社会化的大生产要求按照社会的需要而由社会统一管理生产。但是,由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占有形式的存在,生产过程由资本家私人管理,这就把整个社会生产的联系割裂开来,各个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由一个企业的资本家决定。整个社会生产处于无计划、无政府状态。 个别企业生产是有计划有组织的。上述情况使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比例关系失调,特别是生产和需要的比例关系失调,这种比例失调以尖锐的形式爆发出来,就表现为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3)第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还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巨大增长和千百万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资本家为了追逐高额利润,不断改进技术和扩大生产规模,产品越来越多。但由于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工人的购买力相对缩小。 这一矛盾是产生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马克思指出:“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资 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经济危机造成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社会化的生产力之间存在着对抗性的矛盾。危机的加深和日益频繁,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愈来愈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