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新中国成立后的秘书工作。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秘书工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1951年4月,政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秘书长会议,周恩来总理作了政治报告,并先后批准颁发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对秘书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明确规定了秘书部门负责人的工作是“既要参与政务,又要掌管事务”。这一系列的要求对建国后秘书工作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作风建设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2)从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多次发出反对官僚主义、分散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文牍主义的号召,批评了公文多,会议多,报表多的现象。我党还强调秘书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等等,这些都对秘书工作的建设有着重要指导意义。这个时期,各地秘书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中国人民大学创办了档案学系,首次对社会主义秘书工作从档案角度开展了理论探讨。(3)由于“左”的思想的影响,社会主义时期秘书部门工作的性质,地位和作用问题,一直没有在理论和实践中得到明确解决。秘书人员的正规培养一直未能提上日程。秘书学也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到了“十年动乱”期间,我国的秘书工作遭到了空前严重的破坏。林彪和“四人帮”对各级秘书人员进行了残酷的迫害,致使各级党政秘书部门瘫痪,秘书工作制度,纪律荡然无存,特别是保密制度和各级档案馆受到了严重的破坏。(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拨乱反正,秘书工作以崭新的面貌重新起步发展。1981年初,国务院及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发了一系列文件,初步规范了党政机关的秘书工作,各地恢复,加强了秘书、档案、信访部门,秘书队伍不断壮大。1980年后我国的秘书工作进入了急速发展的时期。一些高校创办了秘书专业,培训高级秘书学员,也成立了一批秘书群众学术组织,同时,秘书书刊的陆续出版,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秘书学与秘书工作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高潮时期。(5)1985年,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座谈会”,明确指出我国秘书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和工作范围,此后每隔五年召开一次,每次提出当前秘书工作的重点和中央对秘书的要求,大大推动了秘书工作的发展与队伍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