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海尔集团曾一度亏损147万元,濒临破产倒闭,可是经过了16年的奋斗,到2001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超过600亿元人民币。目前,海尔集团在4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8000多个营销点,产品销往87个国家和地区。海尔是中国家电行业唯一一家五大产品全部通过IS09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国内首家通过IS014001认证的家电企业,也是中国第一个列人美国UL认证名录的企业,并通过了欧盟EN45001认证,是中国第一家产品在国内就可以获得国际认证的企业。2000年5月海尔集团还被美国著名的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和美国《财富》杂志社评为全球“最佳营运公司”。海尔集团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取得如此的成就,其成功的经验是很多的,但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海尔集团有非常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而内部控制中的环境控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首先,海尔集团的管理当局重视基础管理,有不断地组织变革的思想,注意把市场竞争机制引人企业内部,注重学习美国式的开放创新、个性舒展与日本的吃苦耐劳、团队精神,并将其与中国的传统思想创造性地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海尔管理体系,如实行OEC账表化管理,做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管人凭业绩,管事凭考核;坚持管理高质量,不做表面文章,注重管理实效,以法治厂,无一例外”。其次,人事政策合理和有效。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中人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海尔集团通过实践,制定出了合理的员工聘用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等。其用人的原则是: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让每个人不仅能感受到来自内部竞争和市场竞争的压力,而且能将压力转化为竞争的动力。海尔实行管理人员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对于在岗的干部每月考评一次,根据考评结果进行选拔上岗或淘汰降职;而工资的发放则分档进行,计效联酬等方法。第三,有合理的组织结构及明确的职责划分方法。海尔的管理当局认为合理的组织结构能够保证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有效进行。海尔集团从1984年开始,经历了几次重大的机构调整,从直线职能式管理经过矩阵结构管理到“市场链”管理,最终形成了责权明确的四个层次的管理体系,各个层次各负其责,形成了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内部控制体系。
问题:阅读案例,说说在技术力量上应如何选择企业战略。
通过案例分析,技术力量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企业战略的选择:(1)技术革新为企业创造了机遇,主要表现在:第一,新技术的出现使得社会和新兴行业增加对本行业产品的需求,从而使得企业可以开辟新的市场和新的经营范围;第二,技术进步可能使得企业通过利用新的生产方法、新的生产工艺过程或新材料等各种途径,生产出高质量、高性能的产品,同时也可能会使得产品成本大大降低;
(2)新技术的出现使企业面临着挑战。技术进步会使社会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技术进步对某一个产业形成了机遇,可能会对另一个产业构成威胁。塑料制品业的发展就在一定程度上对钢铁业形成了威胁,许多塑料制品成为钢铁产品的代用品。此外,竞争对手的技术进步可能使得本企业的产品或服务陈旧过时,也可能使得本企业的产品价格过高,从而失去竞争力。在国际贸易中,某个国家在产品生产中采用先进技术,就会导致其他国家的同类产品价格偏高。因此,要认真分析技术革命对企业带来的影响,认清本企业和竞争对手在技术上的优势和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