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为下列新闻配置一篇200-250字的编后(要有题目)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提振脱贫精气神系列报道之一
张新明,如今有了新名声。
过去,村民笑他“烂泥扶不上墙”。为啥?整天游手好闲,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后来,哥嫂去世,没人接济,他把亲国女送到村委会,“我养不起,你们帮我养!”赴贵州省黔西县甘棠镇大营村,再访张新明,获知浪子已回头,还拿了省里表彰——“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反差何来?帮扶干部踏破门槛,讲政策、说情理,给张新明打气;组织爱心捐款,扶助他的女儿、侄子,帮找脱贫门路……慢慢地,张新明脸上有了笑容,驻村干部趁热打铁,帮他贷款搞养殖。去年底,张新明一举摘掉贫困帽。
长期处于贫国和闭塞状态,部分贫困群众认知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固化,视贫困为自然。激发内生动力,须立足实际,综合施策。
湖南省娄底市广泛开展“人穷志不穷、脱贫靠自身”自立自强行动,扶贫先扶勤,“以奖代投”形成正向激励机制。山西省中阳县出台举措,对率先脱贫退出贫困户给予一次性奖补激励资金。贵州省推广“村社合一”模式,引导各村普遍建立合作社,吸纳所有贫困人口,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群众脱贫致富。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制度设计上就要体现这一理念。”贵州省委副秘书长、省扶贫办主任李建说,改变一味“等靠要”的旧观念,才能走出勤劳致富的新路子。
激发内生动力,要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让贫困户成为主角,在幸勤劳动中收获自尊、收获信心。“说实话,咱们的旅游产品样式单一、缺新意。”青海省湟中县上五庄镇包勒村会计李广兰这样“吐槽”。驻村第一书记戴航顺势引导,提议让李广兰领头,负责旅游产品创意制作。
举看十几个村民,李广兰铆足劲搞创新,编制独具牧区特色的形象和场景。55岁的贫困户董发林干得最起劲,放了一辈子羊,做起手艺活来也有模有样。据在以前,戴航的工作难做。驻村工作队找准了乡村旅游的路,村民们却“晒着日头看热闹”。怪谁?根子还是方法不对头,因为着急见成效,驻村工作队大包大揽。
“保姆式扶贫容易养“懒汉’。”戴航感受深刻。再干啥事,村干部和群众在台前,驻村工作队“退居幕后”,负责协调、服务。就说成立旅游公司,驻村工作队提建议,全体村民表决。戴航其过账,这事成了,年底旅游收入过百万元。
评分标准:题目共2分。准确,给1分,鲜明、简练给1分。做成新闻标题不给分。
正文内容共16分。就事论理,给10分;确有独到见解,给4分;文字表达流畅,加2分。正文以复述新闻为主,给5分以下。正文观点错误,给4分以下。正文每少50字减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