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理学角度分析呋塞米、噻嗪类药物、乙酰唑胺和甘露醇的利尿机制。
(1)呋塞米(速尿)和利尿酸等利尿药可抑制Na+-2Cl--K+同向转运体,使NaCl在髓袢的重吸收受阻,从而影响尿液的浓缩,产生利尿作用。(2)在远曲小管始段,Na+通过上皮细胞腔膜中的Na+-Cl-同向转运体进入细胞,噻嗪类利尿药可抑制该转运体,达到利尿作用。(3)乙酰唑胺可抑制H+的分泌,使Na+和HC03-的重吸收减少,NaHC3、NaCl和水的排出增加,因而可起利尿作用。(4)使用一些可被胃小球滤过但不能被肾小管重吸收的药物,如以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溶液快速静脉滴注,可通过渗透性利尿效应,达到消除水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