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古文,解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梗陽人有獄,將不勝,請納賂於魏獻子,獻子將許之間沒謂叔寬曰:“與子諫乎!吾主以不賄聞於諸侯,今以梗陽之賄殃之,不可。”二人朝,而不退。獻子將食,問誰在庭,曰:“明、叔在。”召之,使佐食。比已食,三歎。既飽,獻子问焉,曰:“人有言曰:唯食可以忘憂。吾子一食之開而三歎,何也?”同辭對曰:“吾小人也,貪。饋之始至,懼其不足,故歎。中食而自咎也。曰:豈主之食而有不足?是以再歎。主之既已食,願以小人之腹,爲君子之心,屬(屬:恰好)餍而已,是以三歎。”獻子曰:“善。”乃辭梗陽人。
(一)解释文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
獄:
賂:
比:
饋:
已:
饜:
(二)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主以不賄聞於諸侯。
(2)同辭對曰:“吾小人也,貪。”
(三)解释下列加着重号词在句中的词义、词性与用法。
(1)既飽,獻子問焉。
(2)是以三歎。是:
(四)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一食三叹”的具体原因,并说明阎没、叔宽借此使魏献子明白了什么道理。
(一)獄:诉讼,打官司
賂:财物
比:及,到
饋:给予的食物
已:停止
餍:饱足
(二)(1)咱们的主人因不接受贿赂而闻名于诸侯。
(2)(两人)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是小人,贪心。”
(三)既:已经,副词。
是:此,代词。
(四)阎没、叔宽最初因担心食物不够吃而叹息继而自我责备:主人赏赐的食物怎么会不足?因此再次叹息;魏献子停止进食后,他们想到自己应该同主人一样,适可而止,因此第三次叹息。阎没、叔宽借此使魏献子明白,人不要贪心,适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