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的职能是财政内在的功能,它体现财政的本质要求,体现一定经济体制下财政运行的内在规律。然而,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对财政职能的表述却存在着差异。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财政职能可以概括为: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职能。公共财政应协调公平与效率原则。 1.思考如何科学地准确表述财政职能。
财政职能包括政府的经济职能,包括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 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通过政府与市场的有效结合提高资源配置的总效率与公平性,以及财政在配置资源中的特殊机制和手段。 财政配置资源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 ①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能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实现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率。 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③合理安排财政投资的规模及结构,确保在经济运行新常态下,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④创新财政资源配置方式,大幅度减少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提倡PPP方式,带动民间资本发展,对每项生产性投资的确定和考核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进效益。 (2)收入分配职能 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是实现社会公平,因此,财政分配职能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体现社会公平的标准与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特殊机制和手段。 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有: ①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与范围,凡是属于市场分配的范围,财政不能越界,凡是属于财政分配的范围,财政应尽其职。 ②规范工资制度,指由国家预算拨款的政府机关公务员及视同政府机关的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制度。 ③加强税收的调节作用。 ④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补贴等,使得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3)经济稳定职能 经济稳定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多重含义,发展总目标是构建和谐社会、增进人民福祉。 财政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与手段主要有: ①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财政政策是维持总供求大体平衡的重要手段。 ②在财政实践中,可通过制度性安排,发挥“自动”稳定作用,如累进税制度、失业救济金制度等明显具备此种作用。 ③通过财政投资、财政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确保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发展的最优结合。 ④财政应首先切实保证民生性的社会公共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