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急性肾衰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表现。
病因和发病机制:(1)病因:肾前性;肾后性;肾实质性(急性肾小管坏死是最常见的急性肾衰类型;其他如肾小球疾病、急性肾间质病变、尿酸性肾病、肾血管性疾病等)。(2)急性肾小管坏死发病机制:肾血流动力学改变;肾小管堵塞学说;反漏学说。临床表现:急性肾小管坏死根据表现分为少尿型(24小时尿量少于400m1)和非少尿型(24小时尿量大于400m1)。典型的少尿型急性肾衰可分为3期:(1)少尿或无尿期:尿量减少;进行性氮质血症;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水过多;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心血管系统表现(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与心包炎);其他(急性肾衰时全身抵抗力低下,易伴有肺部、尿路感染及原发病的表现)。(2)多尿期:进行性尿量增多是肾功能开始恢复的标志,每天尿量可成倍地增加。(3)恢复期:患者虚弱无力,贫血好转。血尿素氮、肌酐接近正常,尿量恢复正常。肾小管功能恢复极慢,完全恢复需数月至一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