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德国现代报业在二战后经历的曲折演变。

欢迎免费使用小程序搜题/刷题/查看解析,提升学历,成考自考报名,论文代写、论文查重请加客服微信skr-web

简述德国现代报业在二战后经历的曲折演变。

1945年5月,德国战败,随后苏、美、英、法四个盟国对德国实行了四年的军事管制。1949年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成立,东西德国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在盟军管制时期(1945—1949年),颁布了新闻管理条例,规定纳粹统治时期出版的报刊一律停办,与纳粹有关联的人禁止从事新闻事业;创办报刊必须事先向盟军当局登记、申请许可证。盟军当局曾发行《德意志简报》以传播政令和消息。在条例颁布一段时间之后,各占领区才逐步向德国人发放办报许可证,四年间允许发行的报纸约160家,美、英、法当局的方针是要重建符合资本主义“民主自由”要求的资产阶级报业。苏联占领区当局的方针则是要按照苏联的模式建立社会主义的报业体系。东西分裂时期,原联邦德国报业: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建国最初10年间,报业发展迅速,进入60年代,报业发展速度减缓,出现了报纸的总发行量增长,而报纸种类和出版单位在不断减少和兼并集中的趋势,而且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德国市场的日报各有自己的名称,通常都是在特定地区发行的地方版,“即编辑版”,一个报社往往发行若干种“编辑版”,这种出版发行多家编辑版的报社,称为“发行社”,不同的“发行社”有时合作采编某些要闻版,这些采用相同版面的报社形成的协作单位,称之为“新闻事业单位”。在战后30多年间,西德的报业出现的兼并集中的结果,使报业趋于垄断化,80年代形成施普林格等十个大报团。原民主德国报业:1949年10月,原苏军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报业体系。全国性最重要的报纸是党中央机关报《新德意志报》,此外还创办了党的机关刊物、工会、各级组织及各党派的报刊。50年代中期,民主德国盼报纸数目基本稳定,60年代通过了新的宪法,保障了公民的言论及新闻自由。并由新闻局负责审发报刊出版许可证。80年代末,民主德国共有日报39种,平均每千人拥有545份,还有30多种周报和600余种企业报。19-89年,东欧剧变,民主德国也出现了激烈的社会动荡,报刊上不断出现攻击社会主义、要求执政党统一、社会党下台的言论。1990年2月执政党下台后,报界思想日趋混乱,联邦德国的报刊也大量涌入民主德国市场,不仅销售,还在东德印发西德的报刊,原民主德国的报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1990年10月两德统一,民主德国的报业也全盘纳入联邦德国的资本主义轨道。联邦德国政府在1990年成立了托管局,民主德国的报业由这个托管局以拍卖的形式实现了私有化。以后民主德国所有的出版社、报社陆续被拍卖或转让,都成了私人企业,而与此同时,联邦德国的报刊进一步占领民主德国的市场,陆续创办数十家新报。合并后的德国在90年代后期有日报社411家。平均每千人317份。报业具有以下特点:(1)没有全国性的报业中心,地区报纸一直占主导地位。(2)联邦德国的报纸绝大部分为商业报纸,2/3的收入来自广告。(3)期刊杂志业比较发达,消闲娱乐性杂志和广播电视杂志销量最大。

访客
邮箱
网址

通用的占位符缩略图

人工智能机器人,扫码免费帮你完成工作


  • 自动写文案
  • 自动写小说
  • 马上扫码让Ai帮你完成工作
通用的占位符缩略图

人工智能机器人,扫码免费帮你完成工作

  • 自动写论文
  • 自动写软件
  • 我不是人,但是我比人更聪明,我是强大的Ai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