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孔子、孟子、荀子三者思想的差异。
虽然孔、孟、荀同属儒家,但因其生活的时代各不相同,他们的思想主张也有很大的差异。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正是奴隶制分崩离析,封建制逐渐兴起的时期。当时“礼坏乐崩”,但孔子仍然主张维持礼治,因而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一些保守思想。然而,他又觉察到时代潮流的不可抗拒,要求改革礼,以缓和统治者与人民的矛盾,提出了许多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主张。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新兴的封建制度已在各主要诸侯国建立,他在一定程度上能适应时代变化,提出了“仁政”学说。但他所代表的是由奴隶主转化而来的封建贵族的利益,所以其思想体系中存在着新旧矛盾。荀子生活的战国后期,正是由诸侯称雄的封建国家走向专制主义的封建国家的前夜。诸子百家的政治法律主张,经过检验证明:儒家那套德治、仁政主张已显得“迂阔”,而法家“以法治国”的学说,在各国变法运动中却显示出巨大的威力和功效。现实给荀子以强烈影响,他抛弃儒家学说中一些不合时宜的思想,批判地吸收各家的精华,特别是把法家的“法治”思想纳入儒家思想体系,从而形成一套既“隆礼”又重法的治国理论。实际上,他是以儒为主,使儒法融合、礼法统一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