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韩愈“性三品”说。
韩愈继承和发展了董仲舒的“性三品”说,认为创造历史的圣人等统治者生来具有上品的“善”性,劳动人民具有下品的“恶”性,中间阶层的性则是中品,可以“导而上下”。还提出人不仅有性,而且有情,性是情的基础。性是人生来就具有的;情是“接于物而生”,即后天具有的,它包括喜、怒、哀、惧、爱、恶、欲。情与性相应,也分上中下三品。韩愈这种性三品说,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抽象的人性论,并为统治阶级的严刑峻法提供了理论根据。他说:上之性就学而愈明,下之性畏威而寡罪,是故上者可教,而下者可制也。下品之性既然不堪教化,那就只能用刑罚加以惩处,于是,施行暴力和酷刑就成为合乎人性,天然合理的了。这暴露了韩愈敌视劳动人民的地主阶级立场。同时,韩愈的性三品说又是服务于反佛斗争的。因为佛教教人逃避君臣、父子、夫妻的关系,认为人们为情所累,影响见性成佛。韩愈坚决反对佛教这种灭情以见性的出世说,认为在封建的伦常关系内才不会为情所累,而且能使情欲合乎中道,恰到好处。韩愈的性三品说,为后来宋儒提出气质之性、天理人欲之说开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