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和王林都是赵老师班上的学生,李明生性活泼好动,上课发言很积极,总是没等老师说完问题就举手甚至直接站起来回答问题,为人热情坦率,但总是粗枝大叶,鲁莽冒失,脾气急躁;王林谨小慎微,多愁善感,文采很好,但有些孤僻离群,虽然踏实稳重,却优柔寡断。赵老师面对这两位学生人格上的巨大差异,有些束手无策。
请你帮帮赵老师,回答以下问题
(1)气质和性格有何区别?
(2)材料中李明和王林体现出来的是气质差异还是性格差异?从材料看,他们分别属于哪种类型?人格差异除了上述两方面外,还有哪方面的差异?
(1)气质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脾气禀性。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
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镶嵌了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显示在他的行为举止中。它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上和所采取的言行上。性格不像气质那样具有天赋性,没有好坏之分,它是后天在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所以性格具有好与坏之分,体现了一定的阶级性与道德性。
(2)材料中李明和王林体现出来的是气质差异。
从材料上看,李明属于胆汁质,王林属于抑郁质。
人格差异除了气质差异和性格差异之外,还有认知方式的差异。认知方式是指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中,个人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也叫认知风格:
第一,冲动型与沉思型
冲动型与沉思型是两种特点迥然不同的认知风格。不同人对问题的思考速度存在着,非常显著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冲动型与沉思型的区别。
①冲动型认知方式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他们的信息加工策略使用的多是整体加工方式,在完成需要做整体型解释的学习任务时,学习成绩会更好些。但是有些学生反应既快又准,则不属于冲动型认知方式,而属于快一正确型认知方式。
②沉思型认知方式的特点是反应慢,但精确性高。这种学生总是把问题考虑周全以后,再作反应,他们看重的是解决问题的质量,而不是速度。沉思型学生的信息加工策略多采用细节性加工方式,所以他们在完成需要对细节做分析的学习任务时,学习成绩会更好些。
第二,系列型与同时型
达斯等人(1975)在脑神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系列型与同时型认知风格。他们认为左优势脑的个体在对信息进行加工时,表现出系列型加工风格;而右优势脑的个体则表现出同时型加工风格。
①系列型认知风格的特点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分析问题,每一个步骤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第一种假设成立后再进一步考虑第二种假设,一环一环地推导出问题的结果。每一种假设都有其时间上的前后顺序,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如链状。
②同时型认知风格的特点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采取宽视野的方式,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同时兼顾到各种可能性,才能解决好问题。
这两种认知方式不存在加工水平上的差异,仅仅是方式上的差异。但是,如果学习方式与认知方式相匹配时,各自认知方式的优势就能显示出来。
第三,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这一人格维度主要涉及了人对外界环境的一种依赖程度。
①场独立性的人不太依赖于外界环境,他们在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时,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也很少能体察入微,这种人称之为场独立性。
②场依存性的人则要依赖于外界环境,处理问题总是依赖于“场”,他们在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时,依据外在参照,与别人交往时也能考虑到对方的感受,所以,把这种人称之为场依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