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革命根据地教育管理的基本经验。
(1)坚持教育紧密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
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以武装斗争的手段去夺取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是革命根据地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革命根据地的教育必须首先服务于革命战争的需要;一方面,要培养大批干部作为武装斗争的领导和骨干,以保证军队和地方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革命战争是人民战争,只有最大限度地发动人民群众才能进行战争,要通过教育来提高军民的政治觉悟和文化水平,动员他们积极参加和支持革命战争。因此,革命根据地的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和普通教育都得到广泛开展,而且都是紧密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的。
(2)新型的教育体制。
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革命战争的需要,革命根据地创立了一个完全新型的教育体制,它包括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和普通教育三个部分。干部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和训练干部,社会教育的任务是提高群众的革命觉悟和文化水平,普通教育则着眼于造就未来的革命接班人。
(3)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政治活动紧密结合。
在革命根据地教育中,各类学校都根据自身特点组织师生参加劳动,乃至将劳动列为教育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生产劳动不仅自力更生创造了物质财富,减轻了政府和群众的负担,为发展教育提供了有力保证,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师生的劳动观点、群众观点、艰苦奋斗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对于造就革命斗争的坚定战士具有重要作用。
(4)走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力量,实行多种形式办学。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群众路线,进行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要走群众路线,文化教育事业也必须走群众路线。革命根据地教育是人民群众的教育,光靠政府办学,不仅难以满足需要,而且也是违背群众教育的原则的;所以,发动群众办学,“以民教民”,就成为根据地和解放区办学的一个重要特点。
(5)教学制度和方式的改革。为适应革命斗争需要,根据地教育打破旧的“正规化”的框框,釆取各种切合实用的教学制度和教学方式,主要有:第一,缩短学制。第二,教学紧密联系实际。第三,注重实效的教学方法。P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