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写作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说说“我的理想”,这时一个小男孩举起了手,怯怯地说:“我的理想是做一只老鼠……”课堂上的学生哄堂大笑,老师说:“理想是美好的、崇高的,不能是大家都反对的,坐下吧!”小男孩哭得很伤心。十年后,小男孩长大了,给这位老师寄去了一封信:“我的理想是做一只老鼠,搬走所有的黑暗,给世界无限的光明;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小偷,偷走夏日的酷暑,冬日的严寒,把舒适留给人间……”这位老师懊悔不已。
(1)组织教育教学活动要尊重学生的感觉与感受。案例中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并没有考虑到小男孩的具体感受,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小男孩的自尊心,会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2)在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在于构建学生主体。所以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而不是像案例中的教师那样阻碍学生的自主发展。(3)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为学生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所以在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案例中的教师在听到与众不同的具有创造性的“理想”之后,并没有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反而是对学生的“理想”进行了批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这样不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