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说明教育对物质形态商品生产的作用。
教育与物质形态商品市场的联系,除了学校校办产业直接生产的各种物质产品,投入市场交换,充实物质商品市场,繁荣市场经济外,主要是通过教育对发展物质形态商品生产的作用表现出来的,是通过教育对缩短生产物质形态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社会物质生产所生产的产品,或称物品,拿到市场上交换,就变为商品,商品既具有使用价值特征,又具有价值特性,商品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由生产商品所消耗的抽象劳动形成的。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计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创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这说明了决定人类支出和劳动时间的各种因素,说明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确定物质形态商品市场价值的尺度,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决定的。那么又如何确定和衡量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呢?我们知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与其相关的市场商品价值,是由两大因素决定的:一是客观因素,即社会一般生产条件;二是主观因素,即劳动力的劳动熟练程度、劳动技巧和劳动速度等。正如马克思所说:“劳动的物质因素是否具有正常性质并不取决于工人,而是取决于资本家。再一个条件,就是劳动力本身的正常性质。劳动力在它被使用的专业中,必须具有该专业占统治地位的平均的熟练程度、技术和速度。”马克思在这里所说劳动力本身的正常性质,即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技巧”、“速度”,是确定和衡量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的重要因素,而教育正是训练和培养劳动力劳动熟练程度、生产技能和技巧,以及劳动速度的基本手段。因此,教育与市场经济的接轨和联系,教育对物质形态商品生产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教育具有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单位时间内生产更多的商品,创造更多的价值实现反映出来的。教育通过对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发生影响,进而与市场经济联系,促进物质形态商品生产的繁荣与发展。首先是从劳动力所活动的产业部门中表现出来的,后来随着现代化生产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逐步应用,教育对确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意义,进而与市场经济,商品生产发生关系,大都是通过职业技术学校,通过职业技术教育和训练表现出来的。产业部门或者职业技术学校,或者职业技术培训,都是通过教育和训练,向在职劳动者或者未来劳动者,传授各种职业技术部门、产业部门所需要的专门性质的理论知识和专门性质的技能技巧,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熟练程度、生产技能和技巧,以及劳动速度,从而不断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生产更多的商品,获得高额利润和价值,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